鋁板熱軋機熱軋乳化液的日常維護和管理一
發布時間:2024-11-25 最后編輯時間2024-11-26 瀏覽次數:376次 來源:
鋁板熱軋機熱軋乳化液的日常維護和管理一般從化學管理和物理管理兩個方面闡述,今天我們先從化學管理來詳細說一下。
a濃度
濃度是乳化液最基本的指標之一,濃度太小,說明乳化劑含量太小,熱分離出來的潤滑油量必然不足,形成干摩擦狀態,對軋輥壽命和軋件表面造成惡劣影響;濃度太大,說明乳化劑含量過高,乳化液的冷卻和流動性變差,軋制的穩定性變差,容易造成軋輥過熱、軋件咬入困難和表面不均。 生產中確定一種乳化液的最佳使用濃度的具體做法是:在使用新乳化液時,應以高于產品說明書中建議的使用濃度幾個百分點為初始濃度進行軋制實驗,待生產正常后觀察其使用效果,再決定增減濃度,若此時生產正常,可按0.5個百分點逐步降低其使用濃度,也即在滿足正常軋制生產條件,保證產品質量的前提下,采用最低的使用濃度。根據不同的軋制產品和軋制工藝,乳化液的使用濃度有所不同,一般在2-10%之間,在軋制純鋁時,乳化液使用濃度可略高一些,而軋制較硬的鋁合金時乳化液的使用濃度相對較低一些。檢查乳化液中的含油量,每個4-6個小時應檢測一次,做到及時準確的添加新油和水。
b黏度
疏水黏度代表了乳化液熱分離后油相的黏度。乳化液是通過黏度和潤滑添加劑來完成軋制潤滑任務的。對于一定的軋制過程,軋機狀態(如軋輥的表面粗糙度)來說,,潤滑劑的黏度應該是一定的。但由于外來泄油如液壓油、齒輪油、潤滑脂等的干擾,潤滑劑的黏度會發生較大的改變,影響軋制的穩定進行。因此,應通過日常檢測及早發現黏度的改變,提前采取措施,以避免事故的發生。 主要檢測疏水物黏度,每周至少測試一次,觀察變化趨勢,及時采取措施調整。
c顆粒度的大小及其分布
乳粒大小和熱分離之間的關系是金屬離子含量增加,乳粒尺寸增大;乳粒尺寸增大,熱分離率增大。 采用顆粒度分析儀,分析油粒平均尺寸及其分布,有條件的企業應每天檢查一次
d紅外光譜分析
采用紅外光譜儀分析計算油相中主要成分的百分比(脂、酸、皂、乳化液),并觀察變化趨勢,適時添加。
e灰分
灰分值增大,電阻率下降,說明乳化液中所含的金屬離子含量增加。金屬離子會削弱乳化劑的作用效果,使乳化液油相顆粒變大,非離子表面活性劑的溶解度變小,它還會大量消耗有機酸,使在較低溫度、壓力小的軋制條件惡化。檢測乳化液中金屬皂及金屬微粒,每周檢測一次,并結合每天一次的電導率檢測。
f ph值
采用酸度技能準確檢測乳化液的ph值,每天至少檢測一次。
g 生物活性
利用細菌培養基片檢測乳化液中細菌含量,正常情況下,每周監測一次,異常狀態下應加大頻次。一般細菌含量小于10^6個/ml屬于正常,不用采取措施,當細菌含量大于10^6個/ml時,應積極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如加殺菌劑或提高乳化液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