軋輥使用后的修磨問題
發布時間:2025-09-02 瀏覽次數:131次 來源:
軋輥在使用一段時間后 ,需要對輥面軋槽修磨,達到最大的利用率。這個修磨需要注意以下幾點
1、軋輥下機后,一般自然放置24小時后再進行磨削,以防止產生裂紋和出現尺寸偏差。
2、嚴格執行換輥磨削制度,及時合理換輥修磨,配以相應的無損檢測手段(磁粉、表面波等),輔以硬度檢測確定合理的修磨量和磨削工藝。
3、軋輥修磨過程要合理選擇砂輪材質、硬度、結合劑、粒度和冷卻液,磨削過程中嚴防軋輥磨削燒傷。磨削燒傷按嚴重程度分為:肉眼不可見燒傷→表面顏色變化→硬度降低→探傷可見裂紋→肉眼可見裂紋→網狀裂紋→起皮→剝落。
4、在工作輥修磨時,每次最小的修磨量應能保證把疲勞層清除,此層深度一般為0.15-0.3mm。
5、軋輥修磨時凸度要合適,每次修磨都要保證邊部圓弧、稍度、同軸度和粗糙度達到原設計要求。
6、支撐輥工作一段時間后,應徹底清除毛面層和疲勞層(此層深度一般為2-5mm),以防剝落(六輥以上軋機中間輥同樣要定期修磨。)
7、軋輥修磨中,應注意配對輥輥徑差要滿足設計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