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調整帶坯頭部上翹或下彎?
發布時間:2023-08-14 瀏覽次數:767次 來源:
帶坯頭部上翹或下彎產生的原因是軋件上下表面溫度差、氧化鐵皮殘留、軋輥表面粗糙和軋制線不水平等。
(1)加熱的溫度差使帶坯頭部上翹或下彎
這種彎曲只能在斷面較大的軋件上見到,隨著軋件的延伸,軋件斷面上的溫度差逐漸趨于平均,彎曲即可能消失。調整處理方法:加強聯絡,要求改善加熱操作、消除溫差。在可逆式粗軋機上軋制時,因可逆式軋機軋輥可以變速,所以可采用調整上下軋輥速度的方法,減輕或消除上翹或下彎現象。采用延遲除磷的方法消除頭部的上翹。
(2)軋件在軋制線上停留時間過長造成軋件的上翹或下彎
軋件在軋制線上停留時間過長引起軋件上下表面散熱不均勻。這種情況主要是軋制線上產生故障暫停軋制面造成的。調整處理方法:當軋件在軋制線上停留待軋時,除磷水、軋輥冷卻水、輥道冷卻水應及時關閉或減小,不要澆到軋件上。同時軋件在輥道上,不要固定停留位置,而應使其前后移動,防止軋件局部溫度降低。
(3)軋輥粗糙造成軋件的上翹或下彎
一般來說,軋件彎曲發生在輥子粗糙面一側。處理方法是:可采用調節速度來消除;發生嚴重的上翹或下彎時,可改變壓下負荷分配量或增加軋制道次;如采用上述措施還不能克服時,停機進行檢查或換輥。
(4)軋制線過高或過低引起軋件形狀變化。
軋制線過高引起軋件下彎,軋制線過低造成軋件上翹,此時必須進行軋制線的調整。 支撐輥與工作輥不當,使輥縫超出軋制線過高或過低。造成原因是支撐輥更換時,支撐輥下部調整墊塊厚度計算或使用錯誤。為了防止上述問題的發生,換輥時必須根據支撐輥直徑和工作輥直徑進行選擇和配輥。在更換支撐輥時,應根據操作規程選擇所使用的調整墊塊。軋制線過高,軋制時軋件對導衛板、軌道襯墊板、機架輥等會給以壓力,并使電機負荷增大,更易使上述設備損壞。軋制線過低,軋制時軋件同樣要碰損導衛板、上部防護板和除磷罩等設備,造成設備故障和軋件下表面因擦傷而產生必須適應或基本適應軋制道次的變更范圍。
(5)由于氧化鐵皮的殘留而產生帶坯頭部上翹或下彎
在有氧化鐵皮殘留的板面上,板面向有鐵皮側彎曲,這是因為有氧化鐵皮殘留部分,軋件溫度低或延伸打滑所致。防止措施:通過速度調節來處理。同時分析氧化鐵皮殘留原因時,必須觀察除磷效果。加熱溫度不當、側壓量分配不當等都易產生鐵皮的殘留。檢查除磷水噴嘴的角度和堵塞情況,以提高除磷效果。
(6)使用中的軋輥,由于油滴影響而造成板形變化
使用中的軋輥受到油滴的影響,軋輥表面粗糙程度就不同,軋制時產生打滑,使板形變化。防止措施是:在更換軋輥時,必須檢查輥面是否有油,如有油需用堿和破布進行清楚。軋制過程中,要檢查軋機上部或軋輥軸承是否漏油。如漏油應采取措施加以排除。